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及答案解析)




2022考研数学二真题,2022考研数学二真题及答案解析

突破最难最值——2022年徐州市中考数学第28题

压轴题中的最值类问题,较为普遍地出现在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里,解决这一类问题,基本上两条路径:一是几何角度,二是函数角度,前者需要的预备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后者主要是用到二次函数顶点式、完全平方公式等。

2022年徐州中考数学压轴题,延续了2021年、2019年的难度,不太好想,对于学生理解这类问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题目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12,点P在边AB上,D、E分别为BC、PC的中点,连接DE,过点E作BC的垂线,与BC、AC分别相交于F、G两点,连接DG,交PC于点H.

(1)∠EDC的度数为__________°;

(2)连接PG,求△APG的面积的最大值;

(3)PE与DG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4)求CH:CE的最大值.

解析:

(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45°,由D、E分别为BC、PC的中点,可以得到DE是△BCP的中位线,于是DE∥BP,∠EDC=∠B=45°;

(2)源动点是P点,于是设AP=x,将AG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求面积最值,这是基本思路;

由FG⊥BC,可得另外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是△DEF和△CFG,注意它们的边长间数量关系,斜边是直角边的√2倍;

BP=12-x,由中位线定理可DE=6-1/2x,得DF=3√2-√2/4x,求出CF=3√2+√2/4x,于是CG=6+1/2x,最后得到AG=6-1/2x;

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PG的面积为S=-1/4(x-6)²+9,所以最大面积为9;

(3)方法一:由于点E为PC中点,所以PE=CE,现在观察CE和DG,它们分别位于△CEF和△GDF中,我们来证明它们全等:由等腰Rt△CFG得CF=GF,由等腰Rt△DEF得到EF=DF,再加上两个直角,因此△CEF≌△GDF,于是CE=DG,最后得到PE=DG,数量关系得已证明,然后找它们的位置关系,依然由这一对全等三角形,∠ECF=∠DGF,而∠ECF+∠CEF=90°,且∠CEF=∠GEH,于是∠DGF+∠GEH=90°,即∠GHE=90°,于是PE⊥DG;

方法二:连接AD,可得它是△ABC中的“三线合一”,再取BP中点K,如下图:

我们在前一小题中得到了BK=AG=6-1/2x,再加上BD=AD,∠B=∠DAG=45°,可证明△BDK≌△ADG,于是DK=DG,再由中位线得到DK=PE,于是PE=DG,这一对全等三角形还可得到∠BDK=∠ADG,而∠BDK+∠ADK=90°,于是∠ADG+∠ADK=90°,即∠KDG=90°,于是DG⊥DK,而DK∥PE,所以DG⊥PE;

(4)作为本题难点,我们首先从代数角度来思考:

CH:CE比值中,线段CE是线段CP的一半,不妨设CH:CE=k,则CH:CP=k/2,图中可以发现△CGH∽△CPA,得比例线段为CH:CA=CG:CP,其中CG=6+1/2x,CA=12,可得CH=(72+6x)/CP,代入CH:CP=k/2中,推导如下:

基本上,面对这么个分式,求最值完全没有头绪,下面我们来寻找突破:

分子可以写成12(x+12),分母似乎是(x+12)²,但缺少一次项,我们补上,分母可变形为(x+12)²-24x,推导如下:

在上述求最值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完全平方公式(a-b)²≥0,展开后得a²+b²≥2ab,特别是当a与b互为倒数时,这个不等式更特别;

然后我们从几何角度思考:

点P是动点,点E、H在线段CP上随之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了PE与DG间的位置关系,即∠DHC=90°始终成立,考虑到CD是定长,所以容易想到点H的运动路径是以CD为直径的半圆上,然后我们用最直接的方法——作平行线来构造线段比CH:CE,过点H作HM∥DE,如下图:

CH:CE=CM:CD,注意CD为定长6√2,所以这个比值大小取决于线段CM,这样将线段比值最值问题转化为线段最值问题了,我们可以利用点H所在的圆来解决;

取CD中点O,连接OH并延长交AB于点N,如下图:

我们又得到一组比例线段,OM:OB=OH:ON,可得OM=OB×OH/ON,其中OB=9√2,OH=3√2,则OM=54/ON,当ON最短时,OM取最大值,对于线段ON,端点O为定点,端点N在AB上,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ON⊥AB时,ON最短,此时可求得ON=9,则可求得OM=6,CM=6+3√2,现在可以求这个最大比值了,CH:CE=CM:CD=(6+3√2)/6√2=(√2+1)/2;

解题反思:

本题的前三个小题均可视为最后一小题的阶梯,所以前面探讨出来的结论,有一部分是可以继续使用的,最难想到的最值求解,用代数法和几何法均不容易,这不禁令人回忆起在最初滓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对于(a-b)²≥0有没有继续深究下去,当然未必在学习新课时进行,这显然超过课标要求范围,但是在章节复习或阶段复习时,作为拓展延伸是可行的。

用几何法求最值时,我们最常用的两个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要牢记这两个定理使用的基础条件,前者的两个点,是两个定点,当其中一个点在运动时,显然定理并不好使,而后者也需要一个定点和定直线,所以我们发现点N在AB上,且点O为一点时,使用垂线段最短是突破口,而其中圆的作用则是进行等量转换。

由此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每一个概念、定理的挖掘要足够,由于课堂容量限制,不太可能将每一处发散都照顾到,但要留有余地,或者说未来新知识的接口,通过课堂上设置情景问题,将这些基础知识融汇贯通,正是教学设计的精妙之处。

微信公众号:爱数学做数学

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及答案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班 » 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2022考研数学二参考及答案解析)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