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人物简介

封丽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届、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等。主要研究法理学、立法学、中央地方关系、中西法文化比较等。出版个人专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政党、国家与法治》等五部。在《东方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从党校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法学家

1991年,封丽霞从江西南昌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获得法学(经济法)学士、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立法学方向的法学博士。2001年北大毕业后,她从未名湖畔来到掠燕湖畔,成为中央党校政法部的一名年轻教员,从此开启了她从一名“北大人”到“党校人”的成长之路。2008年,封丽霞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参加首都法学家论坛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承担了培训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任。这塑造了中央党校法学研究的特有风格:既要有政治高度、学理深度,又要有实践广度、现实温度,要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说清楚、讲透彻。因此,党校法学学者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需要更有穿透力的思考与感受,要聚焦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从中国法治的生动实践、从国外有益的法治经验当中汲取学术灵感和思想养料,要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找到结合点。对封丽霞而言,探索中央党校特色的法学研究主题与学术风格、寻找契合党校学者的学术发展路径,是她在中央党校20多年间孜孜以求的目标。

20多年来,封丽霞努力将学术研究与党的干部教育联系起来,将学术话语与党的理论宣传结合起来,勤奋敬业、默默耕耘,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学以致用,撰写了一系列视野宏大立意深远、立足中国法治与社会现实、理论性与现实感相贯通的学术作品,如《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中国化的当代意义》《大国变革时代的法治共识——在规则约束与实用导向之间》《国家治理转型的纵向维度——基于央地关系改革的法治化视角》《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逻辑及其规范化问题》等,这些成果在学界和政研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她也因此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强政治定力、较高理论素质、为人正派、学风严谨、功底深厚的教学科研业务骨干和国内知名中青年法学家。

寻究“大国治理”的法治密码

法学研究要胸怀“国之大者”,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封丽霞积极探索在“大国治理”视野之下感悟、解读与展现当代中国法治的现实处境与理想图景。她以党法关系、立法学原理与中国立法实践、中央地方关系这几大核心问题为主轴,从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领域跨学科的视角,探索中国的法治机理、解锁中国的法治密码。封丽霞曾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学,赴美国乔治城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经历使得她注重从中西政治、社会、文化比较的维度去观察、思考和阐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内涵与实践逻辑。

参加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组委会会议

“党的领导”既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特色,也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核心逻辑。封丽霞的学术研究,首先围绕党法关系的科学内涵、政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党的领导在法治建设中的实现方式、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重大主题展开。她先后出版专著《政党、国家与法治》《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发表《党政联合发文的制度逻辑及其规范化问题》《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等代表性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作为一名党校学者,封丽霞注重对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列经典作家的经典原文阅读,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具体的中国法治实践进行分析和解读。

封丽霞被法学界所熟知的,是其关于立法学原理与中国立法实践的研究。2001年,她出版博士论文《法典编纂论》,这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法典编纂问题的专著。结合中央党校的教学与科研需求,封丽霞专注于从政党政治的视角研究政党与立法的关系,发表《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从“领导党”向“执政党”转变的立法学阐释》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领导立法的实现方式与路径”。封丽霞受聘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的论证工作,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相关部门等多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与论证工作。运用自己的学术专长,封丽霞在探索通往良法善治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在封丽霞看来,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轴心问题”。理解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的诸多现象与问题,经常需要从中央与地方两种治理主体的角色分工以及央地关系变动的深层逻辑进行理解与思考。自从到中央党校工作以来,封丽霞不断拓展研究思路,侧重从立法事权划分与配置的角度,研究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内在逻辑与运行规律,先后出版《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大国立法的逻辑》等专著,发表《中央与地方立法事权划分的理念、标准与中国实践》等一系列论文。

扎根实践探索法治真问题

如何发现法治的真问题?答案不在书本上,而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在平凡、鲜活、复杂的现实中。深入理解中国法治问题的特殊性、时代性并拿出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多深入基层调研、向实践学习。封丽霞深知,党校法学学者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能只是停留于一个应然的“书本上的法”。她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真诚并积极地参与中央和地方的法治实践活动。这些以中国问题为关照,以真实中国的法治图景为对象的观察、思考和回答,让她感受到法学研究的意义所在,也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勇气与能量,引领她的学术不断成长。

受聘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2年至2013年,受组织安排,封丽霞成为中央党校第一批派往地方挂职的教员,担任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政府法制、民政、民族宗教、外事、旅游、海防等工作。在这座海峡西岸的古府新市,她出色完成了全市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分管工作,参加“市长接访日”、推动落实多个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组织上的高度评价。这段饱满又珍贵的经历,也为她思考中国基层的法治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封丽霞经常在学者与官员两种身份之间“换位思考”,撰写并发表了《学者与官员》《为什么要开那么多会》《官员为什么习惯于念稿》《“村官”是多大的官》《21世纪谁来当村官》《乡镇干部为何纠结》《一票否决:是耶非耶》《从村级换届看乡村治理》《“上访乱象”折射当前信访工作的三大困境》等系列文章,引起较大社会反响。针对县域治理的法治敏感问题,专门撰写《县委书记关注的法治问题》等内参报送中央有关部门,出版专著《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县域治理》,列入“四有县委书记丛书”。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这些作品,汇聚了封丽霞在长期社会调研和地方挂职锻炼中的深刻思考,也凝结着她作为一名法学学者的思想自觉和学术担当。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站在中央党校的讲台上,面对的是身处治国理政前沿的党政干部这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封丽霞身处党校教学一线,秉承教学相长、“课比天大”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深刻的理论阐释和鲜活的实践案例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获得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获评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好课程”奖。2012年起入选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专家库。封丽霞受邀参加多个省(部)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央企、市委、县委等多层级理论中心组学习,主讲多个地方党委、政府、政法单位组织的法治大讲堂,担任中国法学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讲师团成员。

参加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

主讲《了不起的百年——法治梦想照进现实》

法治理想的实现仰仗于社会成员对法治的认同与尊崇。封丽霞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受邀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参与评论、演讲,以及在“学习强国”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宣讲。她主编《党员干部关注的法治问题——中央党校学员“两带来”经典问题解读》《新时代党政干部法治公开课》等发行量大、反响好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材。为庆祝建党百年,封丽霞录制了新华网“思课”系列之《了不起的百年——法治梦想照进现实》短视频节目,观看记录超过220万次,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她还录制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等系列网络视频课程,在中国干部教育网等网络教学平台播放,深受全国各地党员干部欢迎和好评。

(特约供稿: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专题统筹:秦前松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班 »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