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这段时间,关于部分知名大学推出国际大学排名的信息到处都是,其中最常见的版本是“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不再参与国际大学排名”。

经过专业人士的求证,证实了“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决定不再参加国际排名”。南京大学则在学校规划中提到“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兰州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只是向QS机构提供过一年数据,后来大概没有再跟进了。可见,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对国际排名的态度非常消极,但没有明确讲“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对大学排名有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国际大学排名机构,基本上都具有一些商业性质,排名数据的准确度是存有疑问的。在部分排名机构发布的国际大学排名中,经常出现名气不大的“双非”高校,名次超过985大学的情况。比如U.S 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地方管理的“双非”高校山东科技大学,排名竟然在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之上。

退一万步讲,即便数据采集的过程公正透明,用规模体量、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研究生比例、国际生比例这样的量化指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优劣,也是不合理的。这会导致一些领域尖端高校难以在排名榜上排上名次,与此同时,一些综合性高校,虽然没有什么很拿得出手的王牌学科,却因为学科门类齐全、科研经费多、论文发表数量多、高端学者数量多,排名在不少专业强校之上。

而且,因为很多高校希望在国际大学排名中有较好的名次,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把重心放在规模体量、文章数量等显性数据上,“功利性”太强,忽视了内涵建设。最后是,学校排名上去了,但实际水平却下降了。

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名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既是向社会释放积极信号,也是对大学排行榜中存在的重理轻文、过度商业化、片面“国际化”、缺乏自主性等问题的全面抵制。借用某知情人士的一段话:“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退出所谓的‘国际大学排名’,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太乐观。

首先,知名大学退出国际排名,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现象

过去数十年,许多高校通过国际交流和国际上的评价、评判体系排名,改进了自身的一些不足,进步较大。这在近些年的国际大学排名中有很明显的反映。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这两所大学近三年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国际名次均在上升。U.S 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排世界高校第36位和第59位;U.S 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名次分别上升到世界高校第26位和第45位。

我们需要承认,从国际大学排名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影响力是在逐步提升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上榜高校是国际大学排名的“获益者”。因此,当前只有极少数知名高校表态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或准备退出国际大学排名,而绝大多数高校仍会参与到国际大学排名这个“游戏”中。

其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不代表不参与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有国际排名,也有国内排名。在国内,有很多大学排名机构,这些机构虽然影响力不是很大,但仍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个别知名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不代表就不参加大学排名,国内机构发布的国内高校排名,说不定还会见到这些大学的身影。

事实上,高校之间的比拼,不会因为没有排名就不存在。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之中一定会分出高下”。大学的实力,肯定有强有弱,这些大家都非常清楚,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大学排名。

可以认为,个别知名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暂时只能是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还不足以扭转整个局面。未来几年,国际大学排名数据依旧不会消失。

高等教育是多元的、复杂的,高校的真正实力是很难用量化的数据直接反映出来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历史沿革和学术积淀的高校,用一张排行榜评价他们的实力,难免片面。所以,我们既要独立思考,不要被排名数据绑架,也要理性看待当下的排名现象。

今日话题:你认为大学排行榜会消失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班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